百余頁簡歷:暗戰小升初 就為上名校 -補習 |
|
一個普通求職者的簡歷普遍不超過10頁,其中囊括了他幾十年工作甚至人生。 而一個小學生,簡歷卻可以做到100多頁。其中的內容令人震驚:有的夾滿與十多位明星的合影。其中的心思讓人驚訝:做成拆卸活頁,隨時更換內容迎合學校。而其工本費也讓絕大多數求職者汗顏:200元一本。 成都小升初擇校目前基本上塵埃落定,很多啟迪和反思浮上水面。 小林的簡歷 頁數:67頁制作時間:3個月 內容:彩打證書、照片,其它有寫作、藝術、科創、體育以及社會實踐5大類別 可組裝活頁:迎合不同學校的要求,可改變5大類的順序,把學校看重的內容放在前面 心思 簡歷一本200多元 做成活頁迎合不同學校 孩子如愿進入了理想的初中,已時過幾天,但幸福還流露在“刀媽”臉上。 “刀媽”首先展示了一本簡歷:該簡歷有1厘米左右的厚度,67頁,像一本書。“主要是紙張好,所以看起來很厚而已。我們去學校投簡歷時,有的娃娃,簡歷有100多頁,有的還是專門的銅版紙做的,起碼要好幾百元一本。我們這個,一本‘只’花了200多元……” 簡歷里的證書、照片,全是彩色打印而成,分成了寫作、藝術、科創、體育以及社會實踐5大類別。 為迎合不同學校要求,簡歷還專門作成可拆卸活頁。“根據學校的側重點不同,改變5個大類的順序,把學校看重的放在前面,這樣更能吸引學校,增加勝算!像去參加七中育才學校的藝術招生,我們發現學校比較重視寫作,就把寫作放在最前,把兒子發表在報上、獲過巴金文學院副院長點評的文章‘置頂首頁’。”“刀媽”說,今年2月開始,她就為兒子開始制作簡歷,前后花了3個月的時間。 心眼 藝術特長測試哪項人少報哪個 按今年成都小升初新政,初中有招生自主權的,僅包括藝術、體育特長生。而兒子小林,就是憑借藝術特長生的身份進入的七中育才學校。 七中高新校區、石室初中、七中育才等學校的藝術體育特長生招生條件,一家人都研究得非常熟悉。因為小林既有藝術特長,又有體育特長,所以“每個學校報名那幾天,我基本上每天都去學校看看競爭激烈與否。如藝術激烈我們就報體育,體育激烈就報藝術。”選來選去,最后報考了七中育才等學校的聲樂特長生。 為在測試中取得最好效果,一家人覺得最好“穿上專門的演出服裝”。于是,在外地工作的小林爸爸專門趕回來,開車去四川音樂學院附近租,“我到了一看,衣服不合身,而且比較臟。最后又得知成都飯店附近有賣的,我趕到那里,幸好買到了服裝。” 后來,因為專業老師說鞋子搭配不好,小林爸爸又專門趕到荷花池市場,為孩子選擇了合適的鞋。 蒼天不負有心人,終于,在測試的那天,小林憑借自己唱歌的功夫和當天“唯一一個穿演出服裝的學生”,打動了評委老師。 心血 六年專職陪讀 興趣班花5萬多元 在簡歷上,小林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:金牛區三好學生、連續幾年的成都市科創一等獎、武術三級運動員,以及聲樂等各種藝術證書。而這些“成績”,是“刀媽”用不少心血和金錢換來的。“刀媽”本是一個省廳單位的工作人員。6年前,兒子剛讀小學兩個月,她就辭職回家。從此后的幾年,她的工作就是給兒子當“保姆”。從兒子讀幼兒園大班起,就開始學興趣班,堅持得最成功的就是鋼琴、武術以及唱歌。“我們一家人專門算了一下賬,兒子學課外興趣班,一共花費了5萬多元,一直以來,我們選擇的培訓班還不算貴,甚至有的帶些公益性質。如果全選世面上的那些培訓班,我估計要8萬元……”如今,面對考上名校的結果,她連稱這些都“值得”。 小林的父親雖然不如“刀媽”般操持,但打心眼里也非常重視。6月26日,七中育才學校藝體特長生招生發榜,小林爸爸出門時,穿的是短褲和涼鞋,“我突然想起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,這樣的打扮要不得,我又趕回家,換了正裝。” 老師說>>> 豪華簡歷很常見 還有塞進十多張明星合影照的 在一年一度的小升初中,類似小林這樣的“豪華簡歷”,在成都非常普遍。“100頁不到的簡歷,絕對不是最豪華的,我這幾年所經歷的學生簡歷,如收集起來,完全可以辦個豪華簡歷展覽了……”成都樹德實驗小學主任龔老師如是說。“每年都有100頁以上的簡歷,制作一年比一年精美,看得出是找專門的公司制作的。學生的各種獎狀,甚至還有照片都在上面。我記得有個學生,她的簡歷上,有和10位以上的知名明星的合影照……” 香港補習城聯系石室聯中、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、四川師范大學附中、青羊實驗中學等多所學校,都反映學生豪華簡歷年年都有而且“一年比一年增多”,“為升學,家長是越來越舍得了”。 天府早報香港補習城 賴波 攝影 趙霞 早報快評>>> 不要讓孩子從小就沉重地活 媽媽陪讀6年,光興趣班就花費5萬多元……想盡辦法讓孩子讀名校,艱辛的背后,反映的是家長對孩子教育功利化的投資。我們像指責基尼系數一樣,去指責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嗎?可惜,這種教育不均衡全球無不如此,美國、日本亦然。 以前我們說,少插手孩子的成長,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所需,他們仍然能成為特長生、好學生。但大多數家長不這樣想,他們善于給孩子鋪一條路,讓孩子按自己設想的軌跡發展,于是為孩子強行安排學習無數的特長,以功利化投資教育的心態,迎合某些功利化的教育方式。而這里面唯一不快樂的,就是孩子。 中國大多數的普通孩子,沒有上名校,沒有太多特長,但他們依然可以面對競爭,承受壓力,從而尋找自己的幸福生活。作為家長,作為社會教育,應更多考慮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,而不應讓他們從小就這么沉重地活。 |
- Mar 19 Mon 2012 11:54
百余頁簡歷:暗戰小升初 就為上名校 - 補習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